湖南大学论坛|先为求是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0935|回复: 2

[求片] 自由意志的骗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04: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晚上了,尽量简短截说~
  
  一年前,辛德勒大叔(Liam Neeson)主演了一部反响一般的电影,叫Unknown(中文名《不明身份》。此片讲得是一个携太太一起去柏林开学术会议的教授,因为某个原因在柏林遇到车祸丧失了记忆,数日后醒来之后发现自己部分失忆,,这个还不算最糟的,因为他一恢复记忆,就不断被追杀;他想要去旅店找自己的太太,但是太太已然不认他了,而且身边还有了个新老公,并且这个新老公还跟学术会议的组织者相谈甚欢,非常像那么回事儿。于是他整个人在错乱之下,必须要找出真相;最后他发现其实他自己是个杀手,奉命和女杀手假扮成夫妇参加学术会议,刺杀某个科学家,但是因为他不幸遇到车祸失忆了,所以醒来后误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一个搞学术的教授,而且还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但是杀手组织为了完成刺杀任务,就派了个替补杀手与他的假妻子搭档,去接替他去完成刺杀任务;所以他看到的所谓“自己的太太和他的新老公”全都是杀手公司派出来的,而且他自己其实本来也是任务中的一员。但是在逃命途中,他认识了一个莫名其妙来头的女人,也不知道是这个女人感化了他,还是他的记忆被refresh之后,决定要一心向善了,反正这个失去记忆的“原杀手”拯救了科学家,打败了格格巫,并与神秘女子一道归隐了。总之,此片虽然拍得非常之一般,但是因为悬念方面一直做得还行,所以观影过程算是愉悦。看完之后,翻了翻讨论区的帖,发现有人问了个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试问一个坏人被车撞下就基因突变成好人了有木有!!!!】8而且我今天看Total Recall看到一半,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在重翻这个帖子的时候,居然在里面震惊的发现了这个讨论帖的LZ居然提到了Total Recall的老版里面类似的桥段,看来真是“影迷所见略同”啊~
  
  同样,在Total Recall里面,当反抗军的老大被野心家首相击毙后,老大非常反转地对我们的男主人公说了一大段反转性质的话,基本意思就是说:其实你只是我们派过去策反的间谍罢了,经过一系列失忆和扰乱,你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记忆,什么是被扭曲的虚假的记忆了。——在全片中,出现了多次反转,比如1)一开始在Rekall的时候,突然有大批武装人员侵入;2)在他跟老婆诉苦时,老婆想要干掉他;3)在他的同事劝说他时,他也几经波折;4)在见到了反抗军老大之后,发现这一切只是一个局。但是说实话,每一次反转或是波折总会有一个“电影内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动机”。比如前三次具有反转性的波折,都来源于“追捕”或是“解决”目标人物这个动机;第四次反转则是以“诱捕反抗军老大”为电影的逻辑动机。这四次反转都是有一个连续性的逻辑动机推动的。而且就算是最后一个反转小高潮,主人公发现他所谓的GF其实是戴了全息拟态头盔的那个bitchwife,但是这一样有一个“假妻子对主人公近乎变态的追杀欲”的情绪动机在其中。但是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野心家老大告诉我们可怜的主人公,他其实属于“反派阵营”的时候,我们却很难找到“电影内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动机”。从“电影外部”上来讲,这次反转造成了男女恋人之间的不信任,为电影增添了矛盾和戏剧张力,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情感上的冲击;但是从“电影内部”上来讲,这次反转却带来了一个道德困境,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到底是不是好人?
  
  自然,一般来讲,电影的主角总会有某种主角光环,哪怕他是十恶不赦见钱眼开的杀手(如《杀手雷昂》、《环形杀手》),或是泼皮无赖式的小偷(比如《偷天陷阱》、《天下无贼》),当然少不了上天入地的大盗(如《邦妮与克莱德》、《盗火线》),甚至就是无恶不作的杀人狂(如《天生杀人狂》)和收保护费、整日火拼、贩卖毒品的黑帮大哥(如《教父》、《无间道》),乃至于看上去人畜无害但实际上却触犯了所有法律的杀人犯(如《公路狂花》),都因为他们是主角,都因为他们被导演赋予了一系列正面特质,都因为他们在电影中所做的大部分“恶”都是情势逼人或是他们所作恶的对象本身就是恶贯满盈的混蛋,所以观众可以几乎无限度的宽恕电影中的这些法外之徒。
  
  但是在《不明身份》和Total Recall里面的主角却不单单面临着这个问题。在他们走出柏拉图的“洞穴状态”的那一刻(对于Total Recall里面的科林法瑞尔,也许是双重洞穴,甚至是多重洞穴),他们发现以前的那个自己“旧我”,并非十全十美,而是一个近乎恶魔的杀人犯;在那一刻,走出洞穴状态的他们要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选择服从强力势力,做回那个十恶不赦的恶魔“旧我”;还是顺应在洞穴状态之中的那个有着完整良知、判断力和所有正相关能量的改过自新的天使“新我”?
  
  在《不明身份》和Total Recall里面,主人公在多数“不明真相”的时间里,都是在逃亡和寻找真相中度过,在亡命天涯的过程中,他们也都没有展现出除了“求生欲望超强”和“能打能扛”之外的多余的优秀品质,他们在逃亡途中既没有体现出黑帮的那种肝胆相照,也没能所谓地“作为社会边缘人向体制发起堂吉诃德式的反击”,更没有功夫去扶老奶奶过街或是给孕妇让座。说实在的,除了“身为主角”顶着一张“我什么也没做啊,老天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之类的无辜脸以外,这样的角色一旦被揭发出来其原本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手或是罪恶滔天的魔王时,是不具备多少让足够多观众认同的可能性的;在情感上,对主人公天然认同的惯性还会使我们对其抱有同情,但是是什么让我们能接着去支持一个曾经的杀人魔王呢?特别是,在这个失忆主人公在电影的前半段只是被迫逃命,而并没有如红领巾一样助人为乐散发出正能量的情况下,电影要用什么方法来让观众继续认同这个人物呢?
  
  答曰:自由意志。
  
  在两部影片中,当反转开始,主人公不见阳光的一面被揭露的时候,电影都非常迅速地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我们失忆主人公的良知开始全面与以前的邪恶本质相缠斗的纠结画面(“我怎么可能以前是个坏人!!!”);然后再紧接着,就是上面那个关于抉择的命题了:是臣服于反派的枪口,决定做回那个坏人;还是趁着失忆并且遇到美丽路人的契机,坚守来之不易的“良知”(这是有多不易啊~)继续做好人。如果英雄纠结的时间过长,这种纠结多少会转化成一种“手足无措”;这对于延续观众对主角的认同是无益的。电影必须尽快展现这种“纠结”,体现出其“良知”不相信以前的“作恶”;同时也要尽快进入下一个步骤,即“抉择”。“抉择”,意味着自由意志;是屈服从前的“旧我”;还是因势利导做个有良知、有胆识、有决断、有操守的“四有新人”?一旦主人公做出抉择(一般都是符合主流普世价值观的抉择),其原本左右在黑白分明的善恶两界的“自由意志”便彰显出其诱导性的功能,观众在对主角的“认同惯性”还未结束之时,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告别过去的、在诱惑和强权面前不屈的、充满了高大全形象的主人公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哪怕他以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哪怕他腐败荒诞、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观众此时都会开始从价值观,而非“同情”层面上去继续他们对这个“前恶人”的认同。
  
  当然,这首先来源于电影的重心设置,观众一开始便先入为主的认为主人公是个好人,至少是个无辜的人,电影的多数重点也并不表现其过去的作恶,就算有所表现,也是主人公饱受煎熬,痛不欲生,想要与过去说再见;而其作恶的本质,或是作恶行为另一端的受害者,其实也经常被隐匿不提,就算提及,也是在主人公满怀忏悔、乞求救赎的情况下。其二,从反转,到抉择,再到逆袭,过程要干净利落,主人公就算有挣扎,也至多是“为毛我以前是这个样纸?”,而决不能是“我到底是加入好人还是坏人呢?”在内心挣扎完之后,就要立马坚定不移地站在正义的一边,这样,才能让观众延续对你的认同。其三,主人公罪恶的历史要淡化,尽量淡化,不要出现具体过程,最好就是片段性的闪回,还要辅助懊恼和忏悔的情感基调,千万不能出现非常具象的、符合正常叙事速度和逻辑以及镜头语言的正面表现。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延续观众对主角的“情感认同”。
  
  不过行文至此,突然想到,《谍影重重》中的Jason Bourne也是如此。只不过,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可以时时刻刻在前面就不动声色地赋予主人公一系列优秀的品质,以至于在反转的时候,顺水推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延续观众的情感认同。
  
  而作为不那么优秀的商业电影,在多数时刻,主人公只是一个只有一次逃命机会的、不死的“快跑罗拉”;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主人公在关键时刻,仰仗着“自由意志”,做出正确的抉择,让观众继续“认同”他们,并把往事一笔勾销了,在最后一分钟营救中,获得大团圆的结局;同时,也让其过往的罪恶在“自由意志”下的抉择中得到救赎。
  
  这,就是自由意志的骗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湖南大学先为求是 ( 琼ICP备10001123号 )

GMT+8, 2024-3-29 04:58 , Processed in 0.071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湖南大学先为求是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